一名邱小姐在十八年前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治療期間控制得不理想,更因急性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當時醫師建議不能再用口服藥治療,需要一輩子打針控制,讓邱小姐茫然無措;所幸在醫師和衛教師的鼓勵下,參加病友團體,她發現自己並不孤獨,天天打胰島素其實沒那麼可怕。而藉由病友會的活動,讓她對疾病和未來的態度大翻轉,還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情與經驗,分享給糖友。
控糖俱樂部 糖友們經驗交流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於95年成立穩糖俱樂部,目的就是希望糖友們可以藉由團體的互相激勵使血糖達標。病友看診的同時,也能與衛教師一對一討論病情與控制方式,衛教師同時收集病友常見問題與偏思,並邀請各科專家集合糖友進行團體衛教,透過衛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過程,糖友們逐漸熟識,進而經驗交流,這就是成立病友會最大的宗旨目標。
糖尿病位居十大死因 積極治療為目標
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台北植牙式改變,糖尿病人數逐年成長。依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去年發佈的最新統計數字,全球罹患糖尿病人口已經達到4億2千5百萬,幾乎每十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台灣地區更超過200萬人。衛生福利部公佈106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糖尿病位居第五名。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而死亡。面對快速增加的糖尿病人口,建立各種有效防治方式,積極治療,以減少各種併發症是全球糖尿病學者植牙過程戮力研究及推廣的目標。
這是來自歐美的先進全口植牙技術,在大部分情況下一次手術即可完成,能減少手術次數、手術時間和患者痛苦,費用上也比傳統全口植牙容易負擔,而且其特殊角度設計所以不需要補骨手術輔助,是全口缺牙及多顆缺牙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費用較低 - 無需補骨,省去補骨費用。只需一次手術即可完成 - 無需補骨因而減少手術次數,等待時間短。立即有牙 – 植牙當天立即有牙(臨時植牙假牙),馬上恢復美觀及部份飲食。找回豐潤外表,全口重建的假牙能模仿天然骨頭隆起的形狀,撐起你塌陷的組織,恢復自然的唇形,讓你看起來更年輕。
運動助於控制血糖 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病友們的控糖之路是漫長艱辛的。除家庭支持以外,更需要有同伴的鼓勵。但現代忙碌的社會,卻非活動假牙常缺乏正確的學習管道,常有聽信未經證實之民俗療法,導致病情加重產生不可逆的併發症。
其實,運動就有益於血糖的控制,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李奕德主任曾與復健科合作,利用居家自行車運動,證實運動後增加腿部肌力可增加保護神經的「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此因子的增加可能減少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相關研究發表於糖尿病微創植牙併發症的國際知名雜誌。
自體植牙,居然還有這種方式?在牙齒保存學下,「拔掉牙齒,植入植體」不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是「拔掉牙齒,植入牙齒」,有沒有覺得好像在講謎之音,但不用驚恐,真的有這種術式,我們稱作「自體植牙」或「轉植牙」。這是一個將不健康的臼齒拔除後,再移入健康智齒的手術,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技術層面還頗高,可能要打聽有沒有經驗老道的醫師會做(不是老醫師喔)!這是一種植牙以外的特別手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所以不可太強求,經過評估後不適合的話,就選擇植牙。目前自體植牙的成功率,大約百分之70至90。